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昨天發(fā)布的《馬士基集團在中國影響力報告》顯示,盡管中國的集裝箱航運連接度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,但面臨的挑戰(zhàn)是物流成本仍高昂,總物流成本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%,這一數據不僅高于眾多發(fā)達國家,也高于亞太和南美國家的平均值。
報告指出,在發(fā)達國家,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%~15%,在發(fā)展中國家,各種低效現象導致物流成本顯著增高,占成品成本的15%~25%甚至更高,而對中國的制造商而言,物流成本可高達生產成本的30%~40%。
根據馬士基的統(tǒng)計數據,自2007年以來,物流成本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份額僅從18.4%降至17.8%,而物流成本高帶來的問題是產品價格更加昂貴,這不但會削弱中國的競爭力,而且日用消費品價格上漲,也導致中國人民生活成本的提高。
報告分析,中國物流成本高企的一大原因是行業(yè)過于分散,缺乏統(tǒng)一管理。對自身缺少物流管理部門的公司而言,在全國運送貨物相當緩慢,通常需要成千上萬的低利潤運營商間轉來轉去,這樣不僅難以追蹤貨運,還會給盜竊、破損或疏忽等提供可乘之機,造成浪費。此外,第三方物流的市場滲透率低、物流服務的外包率低也是導致中國物流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。
不過,馬士基認為,市場滲透率低,也意味著未來的潛力巨大。報告預計,未來十年,中國的物流市場將以12%~16%的幅度增長,至2016年,達1820億美元,進而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場。
為此,除了DHL等快遞巨頭在向第三方物流開拓,傳統(tǒng)的航運巨頭馬士基,也在加大在第三方物流領域的投入和擴張,公司旗下的丹馬士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收購,成為提供一體化規(guī)模服務的第三方物流公司,客戶主要包括時裝、運動、時尚、科技及化學等行業(yè)的全球零售商及其他大型跨國公司。
丹馬士北亞區(qū)供應鏈管理產品總監(jiān)顧青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近年來馬士基在物流領域的布局區(qū)域,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多于發(fā)展中國家,北亞區(qū)的收入占全球的收入也超過了五成,今年,公司將加大在北亞區(qū)的拓展,計劃在北亞區(qū)成立八個新的分公司及辦事處,其中三個在中國。